- ·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栏[05/20]
- ·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数[05/20]
- ·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收[05/20]
- ·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投[05/20]
- ·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征[05/20]
- ·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刊[05/20]
心动不如行动武汉低碳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邓万春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熊敏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生2012年,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生熊敏和她的导师邓万春教授,在《长江论坛》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邓万春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 熊敏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生 2012年,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生熊敏和她的导师邓万春教授,在《长江论坛》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武汉低碳生活现状调查研究》,着重以青山区为样本,研究了武汉人对待低碳生活的态度与理念。记者近期对两人进行了走访。 见面的地点是一个小茶室,木制的桌椅古色古香,墙上大幅的森林绘画仿佛带人走入一片清幽之地。入座后,茶艺师在面前徐徐展示泡茶艺术,一杯茶递至面前,心仿佛静了。然而当我们端茶望向窗外时,心又瞬间揪紧:高楼大厦都笼罩在雾霾之中,远处景物似隐若现。曾经的“武汉蓝”轰动一时,然而若非蓝天难见,何以惊喜至斯?低碳生活,是否能够成为现实?采访就在这一系列疑问中开始。 公共自行车服务 心动和行动的距离 首先探讨的是普通市民是否有低碳意识? “已经很普及了,”熊敏肯定地说。 以2012年武汉青山区为例,90.2%的居民或者听说过,或者不同程度地了解“低碳生活”这一概念。“不仅仅是年轻人,老人也有所耳闻。”她举了个例子,“最近我就在一个小区看到,门口拉着一条创建低碳社区的横幅。”不仅如此,地铁公交、马路商场,随处可见低碳环保标语,熊敏说,“政府的宣传其实做得挺好的。” 有句话是“心动不如行动”,既然“低碳生活”理念已经如此普及,那么武汉市民们是否开始“行动”了呢?记者在访谈前做了一个小型调查,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窥探武汉低碳生活现状。 调查问题主要以生活细节为主,涵盖是否坚持绿色出行、使用节能电器、避免浪费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市民都愿意并实践低碳节能的行为,比如“少用空调,温控:夏季26°以上,冬季20°以下”这一行为,65%的市民总是这么做;而同样也有65%的市民选择“出门尽可能步行、骑自行车,或用公共交通工具”,且不考虑此行为的人数为0。 但和经济条件相关的行为上,实践率较低,如“当同类‘低碳’环保产品价格稍高时,会考虑购买”这一行为,有一半的人表示很少做,10%的人从来不做;而影响便利的行为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乱扔废旧电子产品”,同样有半数人很少做,15%的人从来不做;牵涉到个人习惯问题的,如“与亲戚朋友交换自己不用的多余物品”这一行为,超过半数表示很少做,更有30%表示从来不做。 1少用空调,温控:夏季26°以上,冬季20°以下 2当同类“低碳”环保产品价格稍高时,会考虑购买 3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乱扔废旧电子产品 4与亲戚朋友交换自己不用的多余物品 5节约用水、经常将水循环利用 主要还是“素质意识”和“经济水平”两个因素影响着武汉市民的低碳生活理念。 “实现低碳生活,重点就是个人习惯的更改,以及法律法规的约束。”熊敏总结说,主要还是“素质意识”和“经济水平”两个因素影响着武汉市民的低碳生活理念。而对未来,熊敏持乐观态度:“市民个人素质越来越高,而政府经济的引导迟早会形成一种文化。” 以“环保袋”为例,过去市民出门购物习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市民习惯随身携带环保袋。一方面是市民低碳意识的提高,愿意使用原本认为“麻烦”的环保袋,而舍弃“方便”的一次性塑料袋;另一方面也是政府经济的引导,比如推出了“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需要额外付费”这样的措施。 这个时代,呼啸而来的信息冲击不仅拓宽了人们的眼界,更营造了一种强烈的文化氛围渲染,悄无声息地改造着每个人的习惯;而经济因素固然对低碳生活的实现具有一定的阻碍,但政府对经济的引导和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样也会带动低碳理念的运行。 市民使用环保袋 “风光互补”的景观节能灯 四处可见的低碳标语 当低碳生活成为风尚 现今朋友圈堪称最火爆的社交工具,人们常常在朋友圈上“晒”出各种生活照,如晒美食、晒旅游、晒自拍……那么有没有可能,晒低碳呢? “为什么没有可能晒低碳?”熊敏提出,其实低碳生活也可以成为一种风尚。 好比年轻人中流行的DIY,就可以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把原本废旧的物品DIY成独特的装饰物或者其他功能性物品,既给自己带来益处,又实现了低碳,何乐而不为?当低碳生活成为了一种风尚,人们便会自发性地追求低碳生活,低碳发展自然得以实现。 熊敏认为,武汉具有高校多的优势,各式各样的青年志愿者组织,通过组织活动,也可以进行低碳宣传。 邓万春教授则认为,在政府的倡导和宣传下,人们的生活习惯的确有了好的改变,但实现低碳生活,更重要的还是需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在制度方面下力气贯彻低碳理念。 就以公共自行车服务为例,这一项目最早于2009年开始实行,中途由于站点不足、不方便停靠等原因,5年后一度停摆,在今年又重新启动,站点增至800个,从中看到近年来政府在不断改进,引导市民实现低碳生活。邓万春认为,政府做得还不够,他以日本东京为例说明,东京人口众多,生活水平较高,购买私家车人数也较多,但他们买车后不轻易开,原因是东京的公共交通服务好,公交出行更为便利。 实现低碳生活的重点(2012年青山区调查数据)
文章来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sxxzxyxb.cn/qikandaodu/2020/0927/410.html
上一篇:专家解读食药监机构改革
下一篇: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