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时空·治理·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格

来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0 09:3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引言 由于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 导致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加速建设、努力赶超的发展规划,受制于时代观念、技术水平、落后现实的困境,对自然生态环境采取了粗放型、掠夺型、破

引言

由于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 导致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加速建设、努力赶超的发展规划,受制于时代观念、技术水平、落后现实的困境,对自然生态环境采取了粗放型、掠夺型、破坏型的开采开发,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发展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生存环境、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威胁。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断采取保护措施, 实施新发展理念, 提高发展水平, 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1]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 ”[2]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采取各种切实有效、 科学进步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措施。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是世界共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理论参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的主要内容, 又创造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一、超越时代与疆域的时空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 体现出新一代领导集体的高屋建瓴、纵横捭阖的魄力与胆识,也体现出新时代治国理政运筹帷幄、科学谋划的信心与能力。

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的角度来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注重清理历史遗留问题, 从源头开始治理,摈弃“新官不理旧账”的落后思想。 既不苛责于人,也不袖手旁观,而是从民生出发,从现实出发,干好工作,以事业为重,不计功与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分别就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事件以及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出指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确保绿水青山常在、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 ”[2]立足于长远发展,不贪一日之功,不图一蹴而就,鼓励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接续努力,不断奋斗;自然发展有其自身规律,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十年树木,但是人的任职和任期有时间限制。 稳扎稳打,为后来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功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奋斗精神。 不谋当时当世功,追求千秋万世业;而是着眼子孙后代、千年大计。 抛弃“生前不问身后事”、“子孙自有子孙福” 的短视或者自私的想法,恪守为官一任,造福八方,造福后代的职业操守。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4]

小学英语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扎实,学生才会越学越有兴趣,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全面发展。然而长期以来,一些英语教师教学却只注重机械的识记,“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丧失信心,对英语的理解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无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其实,小学英语的学习不仅要注重英语知识的基础性,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为核心素养被认为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共同素养,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共同素养。正因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都十分强调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把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未来课程作为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通过核心素养的建构来优化教育改革的质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超越地理疆域的大世界格局,习近平总书记祖籍陕西富平,而陕西在全国经济发展地区排名中并不靠前, 环境保护和治理问题也十分严重, 习近平总书记并没有因为是自己的祖籍地格外照顾,加大政策倾斜或者资金投入。 同时也没有因为是自己家乡而对一些突出环境问题从宽处理、高举轻放,比如陕西秦岭别墅问题整治,处理的力度和强度很大, 在全国范围内产生极大的威慑效果。 中国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是从全局出发,从整体布局的,不存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比如当前如火如荼的农村厕所改造、垃圾清理工程,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很大的促进, 对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有很好的保障。 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也不是“闭关自守”、“与世隔绝”,一方面我们着眼国内的生态保护,另一方面也关注世界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 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5]并不像外界所说的,我们放弃国内的环境资源开发,保护国内环境;而到世界各地开发资源,导致了当地的环境破坏。 这是西方国家肆意攻击和抹黑中国的谣言,事实证明,中国在其他国家投资设厂、钻井开矿都是很遵守当地的法律, 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野开阔, 跳出生态看生态,跳出环境治环境。 把党的自身建设同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勇于自我革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深刻把握三大规律。 同时把生态环境治理纳入治国理政的全局工作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把生态环境治理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解决结合起来,推进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战略进展,发展和丰富了新时代“三农”理论。环境问题是世界问题,融入国际大背景之中,加快构建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治理理论的发展。

第一件事是严济慈每年都给熊家送来一袋小苹果,据说是1960年那次送苹果受到师母表扬以后养成的习惯。然而师母表扬是在三年困难时期的大背景下,并非师母嗜好小苹果。一番心意熊老夫人不好拒绝,而这样的苹果又实在不好吃,于是就把它们晒干。她喜欢做干花,将晒干的苹果和干花放在一起,用来做装饰,倒显得别有情调。

二、协同推进“五位一体”的治理格局

社会生态思想。 社会生态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政治建设等影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社会生态系统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把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看成类似生物周围的生态系统,强调人与周围环境之间各系统的互相适应和互相作用。 社会生态思想认为社会环境可以分为滋养性环境和非滋养性环境, 滋养性的环境能在适当的时刻和方式下,提供必要的资源、安全与支持给个人。 反之非滋养性的环境则会给人的成长造成破坏和阻力。 春江水暖鸭先知,由于政治生态直接影响到社会大众, 因此社会大众必然产生一些效仿和模仿的趋向,“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些官员干部横行霸道,必然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乖张暴戾的社会风气,一些官员公款吃喝、挥金如土的贪污腐败风,一定会在社会上形成迎来送往、铺张浪费的现象。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采取的短视行为、逐利行为、欺骗行为,也给社会大众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诱使社会大众放弃诚信善良、公正公平的理念,最终导致社会出现人人骗我, 我骗人人的互相欺骗的失信社会。 从自然生态角度来看, 自然生态的恶化,加剧了人与自然环境的紧张关系,社会大众为了生存,不得不对自然环境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结果就会导致人与自然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的恶果。

抚顺矿业集团的油页岩资源与煤伴生,是露天矿采煤的剥离物。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抚顺矿业集团制定了转产转型、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以煤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得到了改善。现已拥有11套利用抚顺干馏工艺加工油页岩资源的炼油装置,每年加工油页岩资源量1 190万t,生产页岩油35万t。为了利用炼油后的油页岩废渣,还分别建成了生产能力为6 000万块的页岩烧结砖厂、生产能力为30万t的页岩水泥厂,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具有较强的上下游产业带动和辐射示范作用。目前,抚顺矿业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油页岩综合利用企业,以油页岩为核心的综合利用产业已成为其主导产业。

对于任意服务器Ni,如果P*.Di本地支配P.Di,则令xi=0,否则令xi为正随机数,并生成随机正整数ri。随后根据SPOS,客户端生成因为不等式0恒成立,所以若p≠0则≠0,即数据点P不被数据点P*全局支配。如果数据点P不被集合SKY内任意数据点支配,则将数据点P是Skyline点,并将其放入集合SKY。重复步骤9-11直至序列VS内的所有数据点被选取。协议完成后,集合SKY是最终筛选出的Skyline点集合。

文化生态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生态文明时多次提到 “生态兴则文明兴”“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这是文化生态思想的体现。 由于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深度的对外开放, 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挑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应战中缺少灵活性和主动性,在文化市场上失去了主导地位,同时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有强烈的道德包袱和人文主义色彩, 与当前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潮流有冲突, 社会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和认知存在偏见。 当前,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 受益于政治制度保障和政治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得以传播和普及。 西方文化逐渐进入中国, 并占领一些社会群体, 并不构成主流,如西方的宗教文化、消费文化、享乐文化、游戏文化等,在国内文化圈层中虽有印记,但不突出。 同时,文化生态在具体的文化事业和文化领域上也产生一些问题,如教育领域、影视领域、学术领域、科学研究等等, 文化生态建设事关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与民族之魂。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坚持文化自信。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12]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先进文化培根铸魂,涵养生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 ”[1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仅着眼与自然环境的修复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他是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尤其是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基础,协同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格局的形成。 共同建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政治生态思想。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政治文化建设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文化,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建设等文化,其中不乏一些封建糟粕,如政治手段、政治斗争、政治谋略等, 这些都对当前的政治生态建设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只能靠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探索和开拓,难免在政治建设中存在一些不足, 也导致政治生态建设出现瑕疵和缺陷。 同时,由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互相交融,形成紧密结合与合作的局面,各种政治文化互相冲击、碰撞、交流,我国政治文化建设难免受到西方文化的挑战和冲击,一些腐朽、落后、堕落的西方文化对我国政治文化造成了诱惑和干扰, 导致我国政治生态出现了一些不良势头,如贪污腐败、拉帮结派、吃喝享乐、胡作非为等现象,同时政治建设也存在机构臃肿、制度松散、政出多门等现象,政治生态急需调整。 “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11]

生态文明思想是建立在生态环境治理、 开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础之上的, 是具有绿色、协调、平衡、健康、积极、合作、共赢、可持续等内涵的发展思想。

生态经济思想, 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呈现出地区差异,东部和南部偏强,北部和西部偏弱,这种区域不平衡导致了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总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下降。 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长期走能源依赖型和人口依赖型的路线, 而且采取的高投入,低产出的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就导致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不高,低水平重复。 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经济发展现象,边污染边治理,边发展边破坏,这种恶性循环,给我国自然生态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导致经济生态处于一种很危险的处境, 比如经济过分依赖能源、资源,缺少可持续型,缺少核心竞争力,生存能力不强;由于市场实体存在生存隐患,导致这些市场实体都采取短暂的、急功近利的生存手段,最终出现粗制滥造、坑蒙拐骗的恶劣行为。 这种经济生态一方面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给社会造成极大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经济整体秩序和市场环境。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9]

三、视野开阔的生态建设与理论格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还吸收和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 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2]中国古人就一直很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重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有“道法自然”的朴素生态主义思想,同时,老子也主张无为及阴阳调和的平衡思想。 孔子也认为应“敬天”,即敬畏自然,“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 民无能名焉。 ”[6]孟子就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数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7]在传统思想中还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 的天人合一思想,注重保护生态,坚持可持续发展,在《逸周书》中就有:“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 ”《礼记》中也有:“孟春之月,禁止伐木,勿杀虫胎,夭飞鸟。 仲春之月,毋竭川泽,毋漉波池。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也观照了西方绿色生态主义思潮,西方的绿色生态运动兴起于20 世纪60 年代, 是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反思, 也是对科技依赖以及消费至上的批判。 西方绿色生态主义认为的“自然”是“一种未被污染的、未被人类之手接触过的、远离都市的东西。……是由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 人们对都市生活的厌倦以及渴望回归想像中的乡间田园生活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 ”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是吻合的:“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8]

现代社会在不断分化的基础上, 也凸显了高度融合的趋势。 社会问题变得异常复杂, 呈现出综合性、交叉性的诉求,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求解决社会问题需要具有系统性、开放性的思维,采取跨学科、多角度的思考,运用跨专业、多领域的理论视野。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 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19]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改革是极为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 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19]

4.4.1 简化审批流程,减轻企业负担。参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第三十条:省级农发机构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可以下放项目评审权限。为此,建议参照经营主体实施的其他农业项目管理模式,由区县农发办初审并公示无异议后报市农发办备案,市农发办按原要求审批实施计划,项目实施完成后由区县农发办组织初验,市农发办组织终验,验收合格后再补助资金或贴息,以减轻企经营主体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设计、协调金融机构等项目前期费用,缩短建设周期。

现代治理理论。 治理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理念和理论, 治理理论来源于西方, 与传统的管理或统治的力量不同在于, 治理的主体可以不是政府,也无须国家强制力量来实现。 治理强调的是主体的多元、协调,过程的科学、秩序,以及结果的效率和公正。 [18]治理的最佳结果是“善治”,而达到“善治”就应有“善政”,就应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原子化,国家在社会治理体系中一家独大和一手遮天的状况被打破, 社会治理主体越来越分化和多元, 社会力量在成长壮大, 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国家结构在现代社会治理中不再扮演绝对的领导角色, 而是扮演了协调和服务的角色。 现代社会的发展, 使得社会治理难度加大, 传统的行政管理思维和行政管理手段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治理节奏和治理方式。 运用现代化的思维和现代技术成为新时代治理革命的重要特征,网格化、原子化、信息化、 网络化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为现代治理提供了便捷和效率。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工业革命的成效显现, 与之相伴的是生态环境危机问题也随之显现,只是还没有今天这么严重。 马克思首先认识到人与自然、社会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14] 因此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而且人应该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 而不是一味地无知地掠夺自然。“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5]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人同自然界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实现了自然主义与自然界实现了人道主义。 ”[16]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抓住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和谐统一, 对于指导人类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启发,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就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11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曾经指出:“我们要认识到,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17]这就是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深刻认识。

“三农”理论。 中国作为农业文明的国度,“三农”汇聚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多要素, 也凝结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症结。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20]“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发展事关中国经济社会整体实力和水平的提升,发展思路的转变,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思路, 一方面壮大经济实力,一方面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充分利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由开采向开发转变,由破坏性经营向保护性经营转变。

“三农”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事关国家的安危和命运,自古以来就有民为贵,君为轻的重民安民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因此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粮食生产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21]要实现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农”问题必须妥善解决,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从“三农”的地位和作用来说,“三农”必须放在首要位置。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3]

全球治理理论。 全球治理理论是顺应全球化、一体化世界大趋势而提出的, 旨在加强世界各国对全球事务的共同参与和共同治理。 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 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 年提出。 2013 年3 月19 日,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 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就指出:“全球治理体系必须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 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22]

经济全球化加速各国之间的融合与交流, 各国之间突破了疆域限制, 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彼此相依。 以平等为基础, 确保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合法权益, 反对霸权主义,恃强凌弱的大国沙文主义。 以开放为导向,交流合作,打破疆域、技术、文化的壁垒,反对以邻为恶以邻为壑的单边主义和孤立主义。 共建共享的治理方式,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家园。 世界各国人民彼此相依,唇亡齿寒。 世界性的难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合作共赢。 世界发展成果由世界人民共享, 不搞一家独大或者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零和博弈。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全球化把各国利益和命运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不存在你死我活,而是共生共灭。 传统时代为争夺资源和地盘的战争,只会加速人类走向灭亡,地球走向毁灭。 追求西方压倒东方或者东方压倒西方,谋求南方胜过北方或者北方打败南方,都是自取灭亡,走投无路的做法。 世界各国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互信互谅,共同参与建设人类共同的家园才是出路。中国主张全球治理是共建共享,不是一方主导。 2015 年9 月22 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记者书面采访时强调:“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 ”并且强调,中国不会逆全球化趋势, 也不会再全球治理格局中逞匹夫之勇。“中国没有这种想法,也不会这样做。”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中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贡献中国力量。 同时指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不是为了独领风骚,中国不会输出中国制度。 中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实现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23]“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4]

(1)在干态条件下,随着摩擦时间的增加,C/C试样的摩擦系数先增大后达到稳定.摩擦系数增大是由于C/C试样表面微凸体剪切断裂,摩擦阻力增大引起.微凸体断裂形成的磨屑在压力作用下挤压形成磨屑膜,磨屑膜的动态消耗及产生是摩擦系数产生波动的原因.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格局宏大,视野开阔,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所面临的生态问题, 也指出了新时代生态建设的出路。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有生态历史观、科学发展观;也有民生福祉观、国家安全观;同时也有人类命运观,世界治理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方面汲取和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文明思想, 也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 同时也吸收和借鉴了西方文化中的生态主义学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美丽中国、清洁世界的科学思考,也是对实现幸福生活、和谐世界的深邃思考,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现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入思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世界意义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光明日报,2012-11-18(01).

[2]新华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光明日报,2018-05-20(0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光明日报,2017-10-28(01).

[4]新华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光明日报,2013-05-25(01).

[5]习近平.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N].光明日报,2013-07-21(01).

[6]论语·泰伯[M].中华书局,张燕婴,译注,2006.

[7]孟子·梁惠王上[M].中华书局,(清)焦循,著,1957.

[8]新华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光明日报,2013-12-14(01).

[9]新华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N].光明日报,2017-05-28(01).

[10]新华社.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光明日报,2017-07-01(01).

[11]新华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光明日报,2015-03-10(01).

[12]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1(01).

[13]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N].光明日报,2019-03-05(01).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07.

[16]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3.

[17]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3-11-16(01).

[18]俞可平.治理和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9]新华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4-02-18(01).

[20]新华社.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N].光明日报,2018-09-23(01).

[21]新华社.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N].光明日报,2014-12-15(01).

[22]新华社.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N].光明日报,2013-03-20(01).

[2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07-02(01).

[24]新华社.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N].光明日报,2015-10-14(01).

Space ,Governance and Theory: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of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SUN Shi-yun
(Party School of Hu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 Changsha 410006,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the overall and strategic point of view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from the aspect of pursuing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he quality of developmen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hows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world, the governance pattern of “five in one”, and the theoretical pattern of broad horizon. Xi Jinping’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rich connotation,which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global govern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Xi Jinp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attern; governance

中图分类号: D610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20.01.009

收稿日期: 2019-12-12

作者简介: 孙士云(1979- ),女,山东临沂人,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文章来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sxxzxyxb.cn/qikandaodu/2020/0520/337.html



上一篇:“三变”改革助推乡村振兴——基于渭南市“三
下一篇:企业与经销商关系管理办法探索研究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投稿 |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版面费 |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